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ldquo(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及rdquo及原文、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ldquo(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及rdquo及原文、赏析),急!求解答,求此刻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1 08:11:43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望月有感》,原句为:

>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作,通过描绘中秋夜月下亲人分隔各地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一、原文背景

《望月有感》是白居易在元和二年(807年)所作,当时他因母亲去世而丁忧在家,远离京城。诗中写的是他在异乡望月时,想到远在各地的兄弟姐妹,心中涌起无限感慨。

全诗如下:

>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客,各西东。

>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战乱年代人们流离失所、骨肉分离的痛苦,以及在中秋月圆之夜,人们对团圆的渴望与无奈。

二、诗句赏析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两句诗是整首诗的高潮,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部分。

- “共看明月”:表面上写的是同一轮明月下的景象,但实际上是在说不同地方的人在同一时间仰望月亮,彼此遥相呼应。

- “应垂泪”:因为明月常被用来寄托思乡之情,所以看到明月自然会引发泪水,表现了内心的悲伤与哀愁。

- “一夜乡心五处同”:说明不只是一个人在想家,而是五个地方的人都有着同样的思念之情。这种“同”的情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共通的情感体验,也突出了主题——乡愁的普遍性与深刻性。

整句诗语言质朴却情真意切,通过一个“月”字,将分散在各地的亲人联系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情感共鸣的意境。

三、艺术特色

1. 情感真挚:诗人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平实的语言传达出深沉的思乡之情。

2. 意象鲜明:“明月”作为传统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团圆、思念与孤独。

3. 结构紧凑:全诗虽短,但层次分明,由“时难年荒”引出离散之苦,再由“共看明月”升华到情感的共鸣。

四、现实意义

在今天,虽然交通便利、信息发达,但“乡心”依然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无论是漂泊在外的游子,还是身处异国的华人,每当看到明月,总会想起家乡的味道、亲人的笑容。

白居易的这句诗,穿越千年时光,依然能够引起现代人的共鸣,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乡愁”最经典的表达之一。

结语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不仅是诗人对亲人分离的感叹,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传递。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抬头望月,便能感受到那份来自故乡的温暖与牵挂。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