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风的力量教案】一、活动名称:风的力量
二、适用年龄:大班(5-6岁)
三、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风的形成及其对物体的作用力。
2. 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体验探索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
- 风车模型若干
- 小纸片、羽毛、小球等轻质物品
- 扇子、电风扇
- 实验记录表(图画形式)
- 安全提示卡片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有时候风吹动树叶、吹起头发?风是怎么来的呢?”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的风的现象。接着出示风车,问:“风车为什么会转?是什么让它动起来的?”引出主题“风的力量”。
2. 探索与实验(15分钟)
实验一:风从哪里来?
教师用扇子轻轻扇动,让幼儿感受风的存在,并引导他们说出“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再用电风扇制造更强的风,让幼儿对比不同风力带来的不同感觉。
实验二:风能推动什么?
将小纸片、羽毛、小球放在桌上,让幼儿用扇子或电风扇吹动它们,观察哪些东西容易被风吹动,哪些不容易。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发现风力大小与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三:风车转动比赛
分组进行风车转动比赛,看谁的风车转得最快。幼儿轮流使用扇子或电风扇吹风,观察风力大小对风车转速的影响。
3. 讨论与分享(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你发现了什么?风能做什么?哪些东西容易被风吹动?”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补充科学知识,如“风有力量,可以推动轻的东西”。
4.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它有力量,可以吹动轻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扇子、电风扇等工具来感受风的力量。”并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风在生活中的作用,比如吹动窗帘、吹动风筝等。
六、活动延伸:
- 在科学角投放风车、纸船等材料,供幼儿自由探索。
-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的风,如树叶飘动、旗子飘扬等。
七、活动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的参与度、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评估其对风的基本认识和兴趣程度。同时根据幼儿的实验记录表,了解其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发展情况。
八、注意事项:
-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幼儿误触电风扇。
-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 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实验和互动,激发了幼儿对风的兴趣,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思。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拓展幼儿的科学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