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镜子(幼教美术教案)】一、活动名称:照镜子
二、适用年龄:3-5岁幼儿
三、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镜子中的自己,激发幼儿对自我形象的兴趣。
2.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自己的面部特征。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与动手能力,体验绘画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
- 小镜子若干(每人一面)
- 白纸、彩色笔、蜡笔或水彩笔
- 范画图片(可选)
- 音乐背景(轻柔的音乐)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围坐一圈,提问:“你们有没有照过镜子?镜子里面是谁呀?”鼓励幼儿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照镜子的经历。接着,教师出示小镜子,让幼儿每人拿一面镜子,观察自己的脸,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 观察与讨论(8分钟)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自己的五官: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出来。例如:“我的眼睛是圆圆的”、“我的鼻子有点高”等。教师可以模仿幼儿的语言,帮助他们更清晰地表达。
3. 教师示范(5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或大纸上用简单的线条画出一个“笑脸”,并讲解如何用线条和颜色表现脸部的各个部分。注意使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避免过于复杂的绘画技巧。
4. 幼儿操作(15分钟)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自己手中的镜子观察自己的脸,然后在纸上画出自己“照镜子”的样子。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力,可以用不同的颜色表现不同的情绪,如开心、生气、难过等。
5. 展示与分享(7分钟)
请几位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自己画的是什么。其他幼儿可以给予掌声鼓励,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6. 活动延伸(可选)
可以将幼儿的作品贴在教室的“镜子角”或“我爱我自己”主题墙上,营造温馨的氛围。
六、活动评价:
- 幼儿是否能够认真观察自己的面部特征?
- 是否能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进行表达?
- 是否愿意参与分享和交流?
七、注意事项:
- 提醒幼儿在使用镜子时小心轻拿轻放。
-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不追求画得“像”。
- 对于胆小的孩子,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八、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照镜子”为切入点,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手部动作的协调性,也增强了对自我认知的意识。今后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化的主题,拓展幼儿的艺术表达空间。
温馨提示:
本教案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获得快乐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