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家访手记(二)】这周的家访,让我又一次走进了学生的家庭,也更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生活背景与成长环境。这次走访的是小林同学,一个平时在课堂上表现安静、成绩中等的孩子。我原本以为他只是性格内向,但通过这次家访,我才真正明白他的世界里藏着怎样的故事。
小林住在城郊的一处老小区,楼道狭窄,空气中弥漫着一些潮湿的气息。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早出晚归,家里还有一个年幼的妹妹。进门时,小林的母亲正在厨房忙着做饭,父亲则坐在沙发上翻看手机。他们对我的到来显得有些意外,但也热情地邀请我坐下。
交谈中,我得知小林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父母工作忙,很少有时间陪他。虽然现在父母搬出来住,但生活的节奏依然紧张。小林的学习环境并不理想,书桌是旧家具,房间光线也不太好。他说自己有时候晚上做作业会感到孤独,因为父母总是很晚才回家。
我问小林:“你有没有想过以后想做什么?”他低头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我想当一名老师。”这句话让我心头一动。原来,他并不是不努力,而是缺乏引导和鼓励。我告诉他,只要坚持下去,未来一定有机会。他还提到,自己很喜欢语文课,尤其是讲故事的时候。
临走前,我留下了一些学习资料,并答应他会定期和他沟通,关注他的学习情况。小林的父亲也表示会尽量调整工作时间,多陪陪孩子。
这次家访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传授,更是心灵的交流与陪伴。每个孩子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只有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而家访,正是这段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