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患者行131I美妥昔单抗介入治疗的围术】在当前肿瘤治疗领域,针对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手段不断进步,其中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靶向药物介入治疗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131I美妥昔单抗作为一种新型的放射性治疗药物,因其对肝癌细胞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亲和力,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该治疗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复杂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管理要求,尤其是在围术期的护理与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围术期是指从患者接受治疗前的准备阶段,到治疗过程中的操作阶段,再到术后恢复及随访的整个时间段。对于接受131I美妥昔单抗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而言,围术期管理不仅关系到治疗的安全性,还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在术前阶段,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肝功能、肿瘤大小、位置以及全身状况等。同时,还需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以确保患者符合治疗条件。此外,心理支持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许多患者在得知病情后会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给予充分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信心。
在术中阶段,医护人员需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药物注射,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由于131I是一种放射性物质,治疗过程中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避免对医护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辐射污染。同时,也要注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乏力等,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术后阶段是围术期管理的关键环节。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需在隔离环境中观察一段时间,以减少辐射暴露风险。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应持续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肝功能指标、血常规、感染情况等。此外,还需要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休息和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
在随访阶段,定期复查是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复发的重要手段。通过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方式,可以及时发现可能的复发或转移迹象,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131I美妥昔单抗介入治疗的围术期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专业团队的协作。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