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爱心树》】一、活动目标:
1. 通过故事理解“爱”与“奉献”的含义,感受亲情的温暖。
2. 能够认真倾听故事内容,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情感。
二、活动准备:
1. 故事绘本《爱心树》(图文并茂)
2. 图片卡若干(如树、男孩、苹果、树枝等)
3. 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可选)
4. 简单的绘画材料(彩笔、画纸等)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棵“爱心树”的图片,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树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接着播放轻柔的音乐,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头:“从前有一棵大树,它非常爱一个男孩……”
2. 故事讲述(10分钟)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爱心树》的故事,边讲边展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在讲述过程中适时停顿,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如:“你觉得大树为什么愿意帮助男孩?”“你有没有像大树一样为别人做过什么?”
3. 讨论与分享(8分钟)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提问示例:
- “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一部分?”
- “如果你是那个男孩,你会怎么做?”
- “你有没有像大树一样关心过别人?”
4. 情感延伸(7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我们身边也有像‘爱心树’一样的人,比如爸爸妈妈、老师、朋友,他们是怎么关心我们的?”
鼓励幼儿用一句话表达对家人或朋友的感谢。
5. 创意表达(10分钟)
提供绘画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爱心树”,并鼓励他们在画上写上或画出想对某人说的话。完成后,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
四、活动评价:
1. 观察幼儿是否能理解故事的情感内涵。
2. 评价幼儿在讨论和表达中的参与度与语言表达能力。
3. 检查幼儿是否能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五、活动延伸:
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爱心树》,并鼓励孩子在家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进一步深化情感教育。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体会爱与付出的意义,同时结合讨论与绘画,增强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今后可在活动中加入更多互动环节,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备注: 本教案根据《爱心树》绘本改编,适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与语言发展特点,注重情感教育与语言表达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