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三戒》原文翻译】《三戒》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著的一篇寓言性散文,共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三篇短文。这些文章虽篇幅简短,但寓意深刻,借动物的行为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
一、《临江之麋》
原文: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欲噬。麋驯不觉,久之,与犬俱食。后,麋出,犬逐之,麋不能避,竟为犬所食。
翻译:
临江有个猎人,捕到了一只小鹿,把它养在家里。小鹿刚进家门时,家里的狗们都很羡慕,摇着尾巴想要吃掉它。小鹿却很温顺,没有察觉到危险,时间久了,竟然和狗一起吃饭。后来,小鹿跑出去,狗们追了上去,小鹿无法躲避,最终被狗吃掉了。
寓意:
这篇寓言讽刺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盲目亲近恶势力的人。小鹿原本是弱者,却因误交朋友而招致祸端,说明交友不慎往往会导致灾难。
二、《黔之驴》
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翻译:
贵州一带本来没有驴,有个人喜欢多事,用船把一头驴运了进去。到了之后发现没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在山下。老虎看到这头驴,以为它是神灵,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渐渐地靠近它,小心翼翼的样子,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吓坏了,远远地逃走了,以为它要吃自己,非常害怕。但后来反复观察,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渐渐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一些,在它前后走动,但始终不敢攻击。后来,老虎更加挑衅,故意撞它、靠它、冲它,驴终于忍不住发怒,踢了老虎一脚。老虎因此高兴起来,心想:“原来你的本事不过如此!”于是猛扑过去,咬断它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离开了。
寓意:
这篇寓言讽刺那些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的人。驴虽然看起来威风,实则毫无本领,最终被识破而遭殃。警示人们不要只看表面,要认清事物的本质。
三、《永某氏之鼠》
原文: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也。鼠,子神也,因爱之,不敢斥恶,又禁僮勿击。仓廪庖厨,悉以纵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依某氏,而人无敢谁何者。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由是人始疾之,而莫敢斥。
一日,某氏方食,群鼠出,其声嚾嚾然。某氏惊,呼奴曰:“鼠也!”奴曰:“鼠也。”遂取火焚之。鼠死,而室中空无一物,惟灰烬而已。
翻译:
永州有个姓某的人,特别忌讳某些事情,认为自己出生的年份是“子”年,而“子”属鼠,所以非常喜爱老鼠,不敢责骂它们,还禁止仆人去打它们。他的仓库和厨房都让老鼠自由出入,从不干涉。因此,老鼠们互相传话,都来投奔这个人家,人们也不敢去管它们。白天,老鼠成群结队地在人前走动,晚上则偷吃东西、打架闹事。于是人们开始讨厌它们,但没人敢去管。
有一天,这个人正在吃饭,一群老鼠突然出来,发出嘈杂的声音。他惊慌地喊道:“是老鼠!”仆人也说:“是老鼠!”于是他们点火把烧死了老鼠。老鼠死了,屋里却什么也没有,只剩下一堆灰烬。
寓意:
这篇寓言讽刺那些纵容恶势力、甚至为其开绿灯的人。鼠本是害物,但由于主人的纵容,反而猖獗一时。最终虽然消灭了鼠患,但也失去了原有的财物,说明纵容恶行只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总结:
柳宗元的《三戒》通过三个寓言故事,分别揭示了“交友不慎”、“外强中干”和“纵容恶行”三种人生教训。这些故事不仅语言生动、形象鲜明,而且寓意深刻,至今仍对人们有很强的警示作用。读《三戒》,不仅是了解古代文学,更是从中汲取做人处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