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说课稿-(1)(8页)】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围绕《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诚信做人”这一主题,进行一节说课展示。本次说课内容为《诚信是立身之本》,选自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诚实守信”,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材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和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诚信的价值,增强道德判断力和实践能力。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 什么是诚信?
2. 诚信在生活中的体现;
3. 不讲诚信的危害;
4. 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开始关注社会现象,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理解,但认知水平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抽象的道德概念理解不够深刻。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生活实例,通过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偶尔撒谎”“不守承诺”的现象,教师应通过正面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理解“诚信”的基本含义;
2. 能够列举生活中诚信的表现;
3. 初步掌握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诚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诚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2. 树立“诚信立身”的信念,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理解诚信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 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将诚信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 如何应对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诚信困境。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或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诚信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提升课堂参与度。
学法:
1. 自主探究法:鼓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阅读、思考;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互动与交流;
3. 实践体验法:组织学生进行诚信承诺活动,强化道德行为。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诚信”的短视频,内容为一个学生因失信而失去朋友的故事。通过视频引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诚信是立身之本”。
提问引导:
- 你有没有因为不讲信用而失去别人信任的经历?
- 你觉得诚信重要吗?为什么?
第二环节:讲授新知(15分钟)
1. 讲解“诚信”的定义
-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明哪些行为是诚信的表现,哪些是不诚信的行为。
2. 分析诚信的重要性
- 通过小故事《曾子杀猪》说明诚信的榜样力量;
- 讨论:如果一个人总是不讲诚信,会有什么后果?
第三环节:情境体验(10分钟)
设置三个生活场景,如“考试作弊”“答应帮忙却未完成”“借东西不还”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境下的反应,并进行小组讨论。
问题引导:
- 在这个情境中,你会怎么做?
- 如果你选择不诚信,会带来什么影响?
第四环节:总结提升(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诚信的意义和做法。教师进行总结性发言,强调“诚信是立身之本,是人际交往的基石”。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5分钟)
1. 写一篇短文《我身边的诚信故事》,记录自己或他人的一次诚信经历;
2. 设计一份“诚信承诺书”,并在班级内宣读并张贴。
七、说板书设计
```
诚信是立身之本
一、什么是诚信?
- 诚实 + 守信
二、诚信的重要性
- 建立信任
- 赢得尊重
- 促进和谐
三、如何做到诚信?
- 说话算数
- 做事负责
- 遇事不撒谎
四、诚信名言
- 人无信不立
- 一诺千金
```
八、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情感体验与行为引导,力求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诚信的价值。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诚信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思考。今后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真正内化诚信理念。
结语: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我将继续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好少年。
谢谢大家!
(全文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