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演讲》(教案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本文的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理清作者的情感变化。
- 学习并运用口语表达技巧,体会演讲语言的感染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分析语言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作者坚定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的精神。
- 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演讲的语言特点。
- 难点:把握演讲中所蕴含的深层思想和时代背景。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背景资料、课文录音。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闻一多及其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闻一多的历史影像或相关图片,引出课题《最后一次演讲》,并提问:“你对闻一多有哪些了解?你认为‘最后一次演讲’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 教师讲解生字词,如“卑劣”“诬蔑”等。
- 学生分组讨论: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次演讲?
3. 整体感知(10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明确演讲的时间、地点、对象以及主要内容。
- 学生复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
4. 课堂小结(5分钟)
- 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布置作业: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谈谈自己对这篇演讲的理解。
第二课时
1. 复习导入(5分钟)
- 复习上节课内容,抽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 提问:“作者为什么说这是‘最后一次演讲’?这说明了什么?”
2. 精读分析(20分钟)
- 分段细读课文,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
- 重点分析以下语句:
-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还有千万个李公朴!”
- “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坚定的态度和强烈的正义感。
3. 合作探究(10分钟)
- 小组讨论: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作者为什么要发表这样一篇演讲?
-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提升。
4. 拓展延伸(5分钟)
- 教师介绍闻一多的其他作品,如《红烛》《死水》等,拓宽学生视野。
-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更多资料,深入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和民主战士。
5. 课堂小结(5分钟)
-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演讲语言的特点和作者的精神品质。
-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闻一多》。
五、板书设计
```
《最后一次演讲》
——闻一多
一、背景介绍:1946年昆明
二、内容概要:揭露反动派罪行,呼吁人民觉醒
三、语言特色:气势磅礴,情感激昂
四、主题思想: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背景,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意识。今后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演讲语言的学习和模仿,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