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见闻】去年冬天,我难得有空回了一趟老家。说来也怪,每次回去都像是穿越了时空,从城市的喧嚣一下子跌进乡村的宁静里。那条熟悉的土路依旧蜿蜒,两旁的槐树比以前更粗壮了些,树皮上还留着小时候刻下的“到此一游”的痕迹。
村口的老王头还在卖豆腐,依旧是那辆旧三轮车,车上装着几块木板和一个铁桶,吆喝声还是那句:“豆腐——豆腐——刚出锅的!”只是他的头发白得更多了,背也驼了不少。他见到我时笑得特别开心,说:“小张回来啦?你爸在家呢,正等着你吃饭呢。”
进了院子,家里的老屋还是那个样子,墙角的青苔又厚了几分,屋顶的瓦片有些地方漏了雨,但院子里的菜地却长得格外茂盛。妈妈在灶台边忙活着,锅里炖着腊肉,香气扑鼻而来。她看到我时眼里满是惊喜,一边说着“瘦了”,一边往我碗里夹菜。
村里变化不大,但也能看出一些细微的改变。村头多了几个垃圾桶,路边种上了几棵小树,村委门口还挂着“美丽乡村”的牌子。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多是老人和孩子。不过,孩子们倒是比以前活泼多了,手机、平板不离手,虽然不懂得怎么用锄头,但对网络世界却很熟悉。
晚上,我和父亲坐在院子里乘凉,他讲起过去的故事,那些我小时候听过的、早已模糊的记忆,突然变得鲜活起来。他说现在村里人日子好过多了,种地不用交税,还有补贴,孩子们上学也不用愁学费。我听着,心里既欣慰又有些感慨。
回乡的这几天,没有城市的快节奏,也没有工作的压力,有的只是简单的生活和亲人之间的温情。或许正是这种慢下来的节奏,让我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平静。
走的时候,村口的槐树下站着几个小孩,他们看着我的车,挥手告别。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家乡不只是一个地方,更是心里那份无法割舍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