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教案设计(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认识时间单位“秒”,了解秒与分之间的关系,掌握秒针的走动规律,并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秒”的长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时间的珍惜意识,增强时间观念,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秒”的概念,知道1分钟=60秒。
- 难点:建立“秒”的时间观念,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合理运用“秒”。
三、教学准备
- 教具: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秒表、计时器等。
-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等。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内容是“红绿灯”、“倒计时”等常见生活场景。提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些时间显示的方式?它们用的是什么单位?”引导学生说出“秒”这个单位。
接着播放一段1分钟的短视频,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并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用‘秒’来衡量这段视频,你能数出多少个‘秒’?”
2. 探究新知(15分钟)
(1)认识秒针
展示一个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的三根指针:时针、分针和秒针。讲解:秒针走得最快,每走一小格就是1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2)感受1秒
组织学生做小游戏:“1秒有多长?”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说“开始”,然后在心里默数1秒,再睁开眼。重复几次,让学生初步感知“1秒”的长短。
(3)体验1分钟
播放一段1分钟的音乐或视频,让学生尝试在1分钟内完成一项简单的任务(如写字、拍球等),并记录完成情况,从而体会“1分钟”和“60秒”的关系。
3. 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练习
出示几道关于秒的填空题和选择题,如:
- 1分钟 = ( )秒
- 秒针走一圈是( )秒
- 10秒大约可以做( )件事
(2)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用秒表计时,完成不同的小任务(如:读一段话、跳绳等),并记录时间,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更快更准确。
4. 总结提升(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秒”的意义和作用。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秒”的理解,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时间。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第几页的练习题。
2. 观察家中钟表,记录自己每天早上起床、上学、吃饭等时间段用了多少秒,写在练习本上。
六、板书设计
```
秒的认识
┌───────────┐
│ 1分钟 = 60秒 │
└───────────┘
秒针走一圈是60秒
1秒很短,但积累起来很重要
```
七、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了“秒”的概念,增强了他们对时间的感知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结合生活实际,拓展时间单位的应用范围,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时间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