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下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下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在线等,求秒回,真的很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1 17:18:25

下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分米与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测量、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对分米和毫米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意义,掌握它们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 难点:正确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实际测量,理解不同单位间的转换关系。

三、教学准备:

- 教具:直尺、卷尺、课件、实物模型(如铅笔、书本、文具盒等)

- 学具:每人一把直尺、练习本、彩笔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标准A4纸,提问:“我们之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们知道这张纸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单位:米、厘米。接着展示一张更小的物品(如橡皮),问:“如果用厘米来量,会不会太麻烦?有没有更合适的单位呢?”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2. 新知探究(15分钟)

(1)认识分米(dm)

教师出示1分米的长度模型,让学生用手比划1分米的长度,并说出身边有哪些物体大约是1分米长。例如:课本的宽度、文具盒的高度等。

引导学生思考: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学生通过观察直尺得出:1分米 = 10厘米。

(2)认识毫米(mm)

教师展示一根细小的物体(如图钉、回形针),提问:“用厘米来量的话,可能只能看到整数部分,但实际长度可能更小,怎么办呢?”

引入毫米单位,讲解:1厘米 = 10毫米。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到1毫米的位置,感受其长度,并尝试用手指比划。

(3)单位换算练习

教师出示几道简单的换算题,如:

- 2分米 = ( )厘米

- 50毫米 = ( )厘米

- 1分米5厘米 = ( )毫米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集体订正。

3. 实践操作(10分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身边的物品进行测量,要求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如用厘米、分米、毫米)。

例如:

- 测量书本的厚度,用毫米表示

- 测量桌椅的高度,用分米表示

- 测量铅笔的长度,用厘米或分米表示

各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4. 巩固提升(8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

- 一个信封的宽度是15厘米,等于多少分米?

- 一支钢笔的长度是120毫米,等于多少厘米?

- 小明身高1米35厘米,等于多少分米?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讨论,共同解决。

5. 总结与拓展(2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米和毫米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观察家中物品,记录它们的长度,并尝试用不同的单位表达。

五、板书设计:

```

分米与毫米的认识

1分米 = 10厘米

1厘米 = 10毫米

1分米 = 100毫米

测量工具:直尺、卷尺

```

六、教学反思(教师自评):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了对分米和毫米的直观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实际应用环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