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卖炭翁》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卖炭翁》作为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古诗,是学生理解唐代社会现实、体会诗人情感的重要文本。本次课堂围绕这首诗展开,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与思想内涵。
上课伊始,教师以一段简短的背景介绍导入,帮助学生了解白居易的创作背景及其“新乐府”诗风的特点。通过提问“你对‘卖炭翁’这个人物有什么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诗歌情境。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诗歌内容。在讲解“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体会老翁生活的艰辛与不易。通过朗读、想象和讨论,学生们逐渐感受到老翁形象的真实与感人。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卖炭翁的遭遇令人同情”“诗人借老翁之口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关怀”。这些发言显示出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深入理解。
课堂中还穿插了朗读训练,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节奏来朗诵诗歌,增强对诗歌情感的体悟。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不仅掌握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加深了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最后,教师布置了一道拓展作业:请以“如果我是卖炭翁”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老翁生活的真实感受。这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也培养了学生的同理心与写作能力。
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既掌握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又提升了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通过对《卖炭翁》的学习,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现实与人文关怀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