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优秀数学教案《帮懒羊羊分水果》】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认识“多”与“少”的概念,初步理解数量的比较。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将物品进行简单分类与分配。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和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准备:
- 图片或实物水果若干(如苹果、香蕉、橘子等)
- 小动物头饰(如懒羊羊、喜羊羊等)
- 分类盒或篮子若干
- 教学课件或图片展示(可选)
三、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懒羊羊的图片,讲述故事:“有一天,懒羊羊在森林里捡到了一些水果,可是他太懒了,不想自己分,想请小朋友们帮忙分一分,看看谁分得最公平。”
2. 观察与讨论(5分钟)
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水果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然后提问:
- “这些水果一样多吗?”
- “哪一种水果最多?哪一种最少?”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引导。
3. 动手操作(10分钟)
教师发放水果卡片或实物,让幼儿两人一组合作完成任务:
- 将水果按种类分到不同的篮子里。
- 比较每种水果的数量,判断哪一种更多,哪一种更少。
- 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如“苹果比香蕉多”、“橘子比苹果少”。
4. 游戏互动(8分钟)
开展“帮懒羊羊分水果”小游戏:
- 教师扮演懒羊羊,提出要求:“我想吃三种水果,但不知道怎么分才公平。”
- 幼儿根据要求,将水果平均分给其他角色(如喜羊羊、美羊羊等),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5. 总结与延伸(2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表扬积极参与的幼儿。同时可以延伸到生活中,如:“我们回家后也可以帮爸爸妈妈分水果,看看谁分得多,谁分得少。”
四、活动评价:
- 幼儿是否能正确区分“多”与“少”。
- 是否能通过操作活动理解数量的比较。
- 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五、活动延伸建议:
-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水果卡片,供幼儿继续练习分类与比较。
- 结合美术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并进行数量比较。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帮懒羊羊分水果”为情境,贴近幼儿生活,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操作与游戏,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多”与“少”的基本概念。今后可以进一步拓展至“一样多”“更多”“更少”等概念,提升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