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初二语文_0】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惬意(qiè)炽热(chì)倔强(jué)
B. 拮据(jū) 酝酿(niàng)褪色(tuì)
C. 哺育(bǔ) 倔强(jiàng)玷污(diàn)
D. 惆怅(chóu)咫尺(zhǐ)炽热(chì)
【解析】本题考查常用汉字的读音。
A项“倔强”应读“juè jiàng”,而非“jué jiàng”。
B项“拮据”读音正确,“酝酿”和“褪色”也无误。
C项“倔强”读音错误。
D项全部正确。
答案:D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B.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不犯错误。
C. 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D. 这个节目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语病类型。
A项“通过……使……”结构混乱,缺少主语。
B项“避免不犯错误”逻辑矛盾。
C项结构完整,表达清晰。
D项搭配得当,语义通顺。
答案:C
3. 根据语境,下列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
他站在山顶上,__________,仿佛整个世界都属于他。
A. 心旷神怡
B. 气喘吁吁
C. 兴高采烈
D. 心急如焚
【解析】根据语境“仿佛整个世界都属于他”,应为积极情绪。
A项“心旷神怡”符合语境;B项“气喘吁吁”不符;C项“兴高采烈”也可,但不如A贴切;D项情绪不符。
答案:A
4.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C. 《小石潭记》是唐代柳宗元的作品,描写的是永州的山水景色。
D. 《背影》是朱自清的作品,讲述的是父亲送别儿子时的情景。
【解析】A项正确;B项正确;C项正确;D项正确。
答案:无错误选项,此题设计有问题。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7题。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__
(2)才通人:_____________
(3)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
(4)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
6. 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 请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5分)
【参考答案】
5. (1)好像,似乎
(2)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3)整齐的样子
(4)老人和小孩
6. (1)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等。
(2)那里的人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都和外面的人一样。
7. 这段文字描绘了桃花源中宁静、和谐的生活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8—12题。
《老王》节选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我吓了一跳,以为是夜叉,定神一看,原来是老王。他面如死灰,只是还有一丝血色。他直着脚,像被 什么压着似的,半跪着,说:“我不吃药了。”我忙问:“为什么?”他说:“我怕死。”我问他:“你不是一直很健康吗?”他说:“我得了癌症。”我大吃一惊,赶紧叫他坐下,他却摆摆手,说:“我不要紧,你们多保重。”说完,他扶着墙慢慢走了出去。
后来,我才知道,老王其实已经病得很重了,但他仍然坚持每天送报,从不缺勤。他的妻子去世后,他一个人住在破旧的小屋里,靠卖报纸维持生活。他从不抱怨,也不求人帮忙,总是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重担。
8. 文章开头描写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9. 结合上下文,分析老王说“我不吃药了”的原因。(4分)
10. 文中提到“他直着脚,像被什么压着似的”,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11. 作者通过老王的故事想表达怎样的情感?(5分)
12.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默默承受生活重担”这句话的理解。(7分)
【参考答案】
8. 这一句描写老王身体虚弱、行动不便的状态,营造出一种沉重、压抑的氛围,为后文揭示他患病的情节做铺垫。
9. 老王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可能无法治愈,所以决定不再吃药,表现出他对生命的无奈和对死亡的坦然接受。
10. 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王走路的姿态比作“被什么压着”,形象地表现出他身体的疲惫和精神上的沉重。
11. 作者通过老王的故事表达了对底层人物的同情与敬佩,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的冷漠与无情。
12. “默默承受生活重担”指的是老王面对疾病、孤独和贫困时,没有抱怨、没有求助,而是独自承担一切。这种精神令人感动,也让人深思:生活中有许多像老王一样的普通人,他们用坚韧和善良支撑起生活的希望。
三、写作(40分)
题目:那一刻,我明白了
要求:
1.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 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3. 语言流畅,结构清晰。
【写作思路提示】
可以围绕一次经历展开,比如一次失败后的反思、一次与父母的沟通、一次助人的经历等。重点描写当时的心理变化和感悟,突出“明白”的过程和意义。
参考范文片段: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因为考试失利而心情低落。走在回家的路上,雨滴打在脸上,也打在我心里。我低头走着,忽然看到一位老人在路边捡拾废品。他佝偻着背,动作缓慢,却依然坚持着。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生活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就停止前进,只要心中有光,就一定能走出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