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露原文及赏析】《薤露》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首诗,出自《楚辞·九歌》中的《湘夫人》篇,后被后人单独摘出,成为一首独立的抒情诗。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具有浓厚的哀婉之情。
原文:
薤露,悲夫!
人生如朝露,去日苦多。
思君令人老,岁华尽矣。
草木黄落,百卉凋零。
悲夫!悲夫!
译文与理解:
“薤露”一词,原指一种生长在田间的小草,叶子细长,露水附着其上,清晨时分尤为晶莹剔透。古人常用“薤露”比喻人生的短暂与易逝,正如清晨的露珠,转瞬即逝。
整首诗以“薤露,悲夫!”开篇,奠定了全诗哀伤的情感基调。接着写道:“人生如朝露,去日苦多。”这里将人生比作清晨的露水,短暂而脆弱,时间流逝得越快,痛苦便越多。诗人感叹人生有限,岁月不居,令人感到深深的无奈与悲伤。
“思君令人老,岁华尽矣。”这句诗表达了对远方之人深切的思念,也暗示了时光无情,青春易逝,即使心中有爱,也无法改变年华已老的事实。
最后两句“草木黄落,百卉凋零。悲夫!悲夫!”通过自然界的凋零景象,进一步烘托出人生的无常与哀愁,使整首诗充满了凄凉与感伤的氛围。
赏析:
《薤露》虽短,却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意象鲜明。它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与感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对人生、爱情、时间的深刻体会。
诗中“薤露”这一意象,不仅是自然现象的写照,更是人生短暂的象征。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把握光阴,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惋惜。
此外,诗中的重复句式“悲夫!悲夫!”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哀痛与无助。
结语:
《薤露》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古人对生命的感悟,也引发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的共鸣。在今天,这首诗依然能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回望内心,感受那份淡淡的哀愁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