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书戴嵩画牛》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选自宋代苏轼的《东坡志林》。文章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讲述了画家戴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因观察细致而画出了一幅逼真的《斗牛图》,后被一位牧童指出画中错误,从而引出“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故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掌握文言文中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 能够准确朗读并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 学会通过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 运用对比、联想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古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艺术追求的精神。
-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质疑、虚心学习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文言文内容,掌握关键语句的翻译与含义。
- 难点: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斗牛图”,提问:“你认为这幅画是否真实?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接着引入课题《书戴嵩画牛》,介绍作者苏轼及其作品风格。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3. 教师指导朗读,纠正发音和节奏。
(三)精读理解(20分钟)
1. 分组讨论,疏通文意。
- 教师提供关键词汇表,帮助学生理解文言词汇。
- 小组内交流翻译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2. 提问引导,深入理解。
- 戴嵩为何能画出好画?
- 牧童为何能指出错误?
- 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 角色扮演,再现情景。
-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人物语气,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观察细致、发现细节、改正错误。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欣赏的艺术作品,并说明理由。
(五)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要点:
- 文章通过一个小故事,表达了“艺术源于生活”的观点。
-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做出高质量的作品。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谦逊的学习态度。
(六)作业布置(2分钟)
1. 完成课文翻译练习,巩固文言文基础知识。
2.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眼中的艺术》,结合本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
```
书戴嵩画牛
——苏轼
画牛高手 → 戴嵩
生活观察 → 真实
牧童指错 → 谦虚
艺术来源 → 生活
```
七、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但在文言文翻译环节,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今后应加强文言文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备注:本教学设计为原创内容,符合教学实际,注重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适用于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