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

2025-08-10 05:18:56

问题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有没有人能看懂这个?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0 05:18:56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古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正是这样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本文通过古代名人对读书的见解,引导学生理解读书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课文原文

《古人谈读书》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朱子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王朗传》

董仲舒曰:“三年不窥园,言读书之专心也。”

——《汉书·董仲舒传》

韩愈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二、课文解析

本课选取了四位古代著名人物关于读书的名言,分别来自孔子、朱熹、董仲舒和韩愈。这些话语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体现了古人对学习的重视与态度。

- 孔子:强调“学”与“习”的结合,认为不断复习和实践是学习的重要方式。

- 朱熹:指出反复阅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 董仲舒:用“三年不窥园”来形容专注读书的状态,说明读书需要持之以恒。

- 韩愈:以比喻的方式表达勤奋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坚持不懈。

三、知识点梳理

1. 文言文基础

- “学而时习之”中的“时”意为“时常”,“习”指“复习”。

- “其义自见”意思是“其中的道理自然就会明白”。

- “不窥园”是指不看园子里的事物,形容专心致志地读书。

2. 作者简介

-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

- 朱熹(1130年—1200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 董仲舒(约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西汉思想家、政治家。

-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3. 主题思想

- 本文通过引用古代名人关于读书的言论,传达出读书要勤奋、专注、反复思考的道理。

- 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 写作手法

- 采用引用法,通过直接引用古人语录来增强说服力。

- 简洁明了,语言凝练,富有哲理。

四、拓展延伸

除了课文内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以下

- 查阅更多古代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等。

- 探讨现代人如何在快节奏生活中保持阅读习惯。

- 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读书”的小作文。

五、学习建议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这篇课文不仅是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中体会古人对学习的态度和精神。建议同学们:

- 多读多背,积累经典语句;

-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古人的智慧;

- 培养阅读兴趣,养成每日阅读的好习惯。

通过学习《古人谈读书》,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能从中汲取宝贵的学习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