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武训:(ldquo及千古奇丐及rdquo及兴义学)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武训:(ldquo及千古奇丐及rdquo及兴义学),跪求万能的网友,帮帮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1 18:35:39

武训:(ldquo及千古奇丐及rdquo及兴义学)】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特殊的教育先驱——他不是官员,也不是学者,而是一个以乞讨为生的“丐”,但他却用一生的时间,为无数贫苦儿童点亮了知识的灯塔。他就是被后人称为“千古奇丐”的武训。

武训(1838年—1896年),原名武七,字蒙正,山东冠县(今属河北)人。他自幼家境贫寒,父母早逝,靠乞讨度日。然而,正是这样的苦难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没有文化、没有读书机会的痛苦。他发誓要创办一所学校,让那些像他一样贫穷的孩子也能接受教育。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武训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募捐之路。他不畏艰辛,四处行乞,甚至不惜卖身、吃苦,只为筹集建校资金。他不吃肉,不穿绸,常年赤脚,只求能为孩子们多攒一分钱。他的行为在当时看来近乎疯狂,但正是这种近乎固执的坚持,最终感动了乡里,也打动了人心。

1888年,武训在家乡建立了中国第一所由个人出资创办的义学——“崇贤义塾”。这所学校不收学费,只招收贫苦人家的孩子,让他们有机会识字读书。此后,他又陆续创办了三所义学,惠及上千名学生。

武训一生未娶,终身未娶妻,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办学事业中。他没有留下任何财产,甚至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但他的精神却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他去世时,当地百姓自发为他举行葬礼,送别这位“千古奇丐”。

武训的故事,不仅是对教育公平的呼唤,更是对人性光辉的赞美。他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仁爱”与“奉献”。他虽出身卑微,却以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成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佳话。

今天,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不应忘记那位曾以乞讨为生、却始终心怀大爱的武训。他的名字,早已镌刻在中华教育史的丰碑之上,成为后人敬仰的楷模。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