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全诗翻译赏析及】“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这句诗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黄庭坚的《登快阁》。虽然诗句本身并非整首诗的开头,但它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成为后人传诵的经典名句之一。
一、原诗原文: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心对月明,故乡明月是归程。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世路如今已惯,此身虽在总堪惊。
二、诗歌背景与创作动机: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他的诗风讲究用典、讲究炼字,语言凝练而富有哲理。
这首《登快阁》写于他被贬谪期间,当时他心情抑郁,登上快阁,望景抒怀,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仕途的感慨、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三、诗句翻译与解读: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住在北方的北海,而你远在南方的南海,想要托飞雁传信给你,却只能无奈地表示“无法做到”。
这里的“北海”与“南海”并非实指地理上的北、南,而是象征性的表达,形容两人相隔遥远,难以相见。古人常用“鸿雁传书”来比喻传递书信,但此处却说“谢不能”,即“无法做到”,表现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遗憾。
四、艺术特色与情感表达:
1. 空间对比:通过“北海”与“南海”的对比,突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距离之远,强化了思念之情。
2. 意象运用:以“雁”作为书信的象征,既符合传统文人送信的习惯,又增添了诗意与美感。
3. 情感真挚: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叹,更有对友情的珍惜。
五、文化意蕴与历史影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古代文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与无奈的离别。这种表达方式在后来的诗词中屡见不鲜,如陆游、辛弃疾等人都曾借用类似的意象表达思乡或思友之情。
六、结语:
黄庭坚的这首《登快阁》,不仅是其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宋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缩影。那句“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广泛传颂与研究。
它提醒我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无论身处何地,那份对亲人、朋友的牵挂与思念,始终未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