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陶公】《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内容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时期士人的言行、轶事和风度,语言简练,风格独特,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中“陶公”一节,讲述了东晋名臣陶侃的生平事迹与为人处世之道,展现了他勤政爱民、廉洁自律、治家有方的高尚品德。
以下是对《世说新语》中“陶公”相关篇章的原文与翻译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原文与翻译总结
| 原文 | 翻译 |
|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一坩(gū)酒饷(xiǎng)母。母封还之,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吾所安也。” | 陶侃年轻时担任鱼梁吏,曾用一壶酒送给母亲。母亲将酒封好退还给他,说:“你做官,却把官家的东西送给我,这让我心里不安。” |
| 陶公性俭厉,常自奉薄,每食不过一肉。 | 陶侃性格节俭严谨,平时生活简朴,每顿饭不超过一道肉菜。 |
| 陶公在荆州,尝有小吏盗丝百斤,欲鞭之。其子谏曰:“此小过,不足责。”公曰:“此虽小过,然损廉耻,不可恕。”遂杖之。 | 陶侃在荆州时,曾有小吏偷了百斤丝,想鞭打他。他的儿子劝阻说:“这是小错,不值得责罚。”陶侃说:“虽然是小错,但损害了廉耻,不能宽恕。”于是打了他。 |
| 陶公尝夜坐,有客来,问:“君在何?”答曰:“在听政。”客曰:“听政则当知政事,何必夜坐?”公曰:“我虽不才,然不敢以私废公。” | 陶侃有一次晚上坐着,有客人来问:“您在做什么?”回答说:“在处理政务。”客人说:“处理政务就该知道政务,何必夜里坐?”陶侃说:“我虽然不才,但不敢因为私事耽误公务。” |
二、陶公人物形象总结
陶侃作为东晋时期的名臣,其形象在《世说新语》中被塑造得十分鲜明:
- 廉洁自律:不接受下属送来的官物,体现了他对廉洁的坚持。
- 节俭持家:生活简朴,饮食简单,表现出一种清廉朴素的生活作风。
- 公正严明:对待小错误也不姑息,强调道德与纪律的重要性。
- 尽职尽责:即使深夜也在处理政务,体现出对职责的高度责任感。
三、结语
《世说新语》中的“陶公”篇章,通过简短的文字刻画了一个正直、廉洁、勤政的官员形象。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陶侃的事迹至今仍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做人要有原则,做事要尽责,为官要清廉。
如需进一步了解《世说新语》其他章节或具体人物故事,欢迎继续提问。
以上就是【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陶公】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