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父齐之,仕宋为光禄大夫。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年十二,父齐之卒,哀毁过礼,服阕,游京师,事太学博士济南徐超之。
其后革随父迁居会稽,尝于路中遇盗,所乘马被劫,革徒步归家。贼觉后悔,送还所掠之马,并谢罪。革答曰:“物各有主,君取非义,虽还马,亦不可受。”竟不受马,以示清廉之志。
革性至孝,母老病笃,革常自煮药膳以侍。及母亡,革居丧尽礼,庐墓三年,冬月负薪以为寒苦之戒。乡里称其孝行,号曰“江孝子”。
后举秀才,除奉朝请。永明末,为尚书仓部郎。时革在官清慎,不营产业,常布衣蔬食,妻子不免饥寒。梁武帝闻而嘉之,特加赏赐,革固辞不受。
革尝言:“吾闻古人有言,‘士君子之道,洁身以全志’。今虽处乱世,岂可苟且求荣?唯愿持守本心,不愧于天地之间。”
文章大意如下:
江革字休映,是济阳考城人士。他的父亲江齐之在南朝宋时担任光禄大夫。江革自幼聪明伶俐,六岁时便能写文章。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远超常人。服丧期满后,前往京城太学拜济南的徐超之为师学习。
后来江革跟随家人搬到会稽居住,有一次在路上碰到了强盗,自己的坐骑被抢走,他只好步行回家。强盗后来感到后悔,把马送回来并且道歉。江革回答说:“财物都有主人,你拿走这些东西不合道义,即使你现在把马还给我,我也不应该接受。”最终江革没有收下这匹马,以此表明自己清正廉洁的态度。
江革生性非常孝顺,在母亲重病期间,他亲自煎药做饭伺候。等到母亲去世后,他在守孝期间严格遵守礼仪,住在坟墓旁边三年,冬天还背柴取暖作为对自己艰苦生活的警醒。乡亲们都称赞他的孝行,称他为“江孝子”。
后来江革被推荐为秀才,并任命为奉朝请。到了南朝齐永明年间,他又担任了尚书仓部郎一职。当时江革在任上廉洁自律,不经营任何产业,平时穿粗布衣服吃普通饭菜,连妻子儿女都经常挨饿受冻。梁武帝听说此事后非常赞赏,特意给予奖励,但江革坚决推辞没有接受。
江革曾经说过:“我听古人说过,‘士君子的行为准则,就是要保持自身纯洁来实现理想’。如今虽然身处乱世,怎么能随意追求名利呢?只希望坚守初心,无愧于天地之间。”
以上是对《江革传》原文的注释与翻译,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