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言文中,有许多充满智慧与哲理的故事流传至今,其中《废弈向学》便是这样一则耐人寻味的文章。这篇短文以简洁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专注学习的重要性的故事,对于现代人来说同样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原文:
昔有一少年,嗜弈棋而怠学业。其父见之,深忧曰:“汝若如此,终无所成。”少年不以为然,谓父曰:“弈棋亦能修身养性,何谓无益?”父沉吟良久,乃取一局棋子置于案上,又取一卷书放于旁,对少年曰:“汝且试之,弈棋之时不可读书,读书之时不可弈棋。若能坚持半日,则知孰轻孰重矣。”
少年初觉此法甚易,遂依言行事。然未及半时,便觉心乱意烦,难以兼顾两者。于是屡次欲中途换事,却为父所阻。少年苦不堪言,终至日暮,方勉强完成任务。父问其感,少年顿悟,自此专心致志于学业,终有所成。
翻译:
从前有个少年,酷爱下围棋而忽视了学习。他的父亲见状十分担忧,说道:“你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将一事无成。”少年却不以为然,回答道:“下棋也能培养品德修养,怎能说它没有好处呢?”父亲沉默许久,然后拿出一副棋盘和棋子放在桌上,又把一本书放在旁边,对少年说:“你现在试着这样做,下棋的时候不能看书,看书的时候也不能下棋。如果你能坚持半天,就会明白哪样更重要。”
少年起初觉得这个方法很容易,就按照父亲的话去做。然而不到一半时间,他就感到心神不定,无法同时兼顾两件事。于是他几次想要中途转换事情,却被父亲阻止。少年痛苦不堪,直到傍晚才勉强完成了任务。父亲问他有何感受,少年顿时醒悟过来,从此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最终取得了成就。
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1. 少年的父亲为什么担心儿子沉迷于下棋?
- 因为父亲认为过度沉迷于下棋会影响儿子的学习,导致他将来一事无成。
2. 父亲采取了什么方式让儿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 父亲让儿子尝试同时进行下棋和读书,以此来体验两者的冲突,从而明白孰轻孰重。
3. 少年最初的态度如何?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少年最初并不认同父亲的观点,认为下棋也有益处。但在经历了父亲的设计后,他明白了专注于学习的重要性,并从此改掉了坏习惯。
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当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避免因小失大,要懂得取舍,专注于重要的事情。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不仅能够学到古人的智慧,还能从中获得启发,在面对生活中的选择时做出更加明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