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静夜思》。
- 理解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句子的意思,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图片、音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诗人李白在寂静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引导学生体会亲情、乡情,激发对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诗意,朗读并背诵古诗。
- 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古诗配乐、相关图片)
- 生字卡片
- 黑板、粉笔
-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轻柔的古筝曲,展示夜晚星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晚上你有没有一个人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亮?你会想到什么呢?”
引出课题《静夜思》,介绍作者李白。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3. 分组朗读,评选“最佳朗读者”。
(三)精读理解(15分钟)
1. 逐句讲解
- “床前明月光”:月光照在床前,像一层白霜。
- “疑是地上霜”:怀疑是地上结了一层霜。
- “举头望明月”:抬起头来看天上的明月。
- “低头思故乡”:低下头来思念家乡。
2. 互动问答
- 为什么诗人会觉得月光像霜?
- 你觉得“思故乡”是什么意思?
3. 词语积累
- 明月、霜、故乡、举头、低头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情景表演
分组扮演诗人,在安静的夜晚,望着明月,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2. 绘画活动
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静夜”,并用一句话描述画面内容。
(五)总结升华(5分钟)
1. 回顾古诗内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
2. 教师小结:这首诗虽然短小,但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希望同学们也能珍惜身边的亲人。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静夜思》,并给家长朗读。
2. 画一幅“我眼中的月亮”,写下一句想说的话。
六、板书设计
```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
七、教学反思(教师自评)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在理解诗意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注重情感体验与语言表达的结合。
---
备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符合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求,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