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多注射液致严重肝损害1例】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多种新型药物的广泛应用,其潜在的肝毒性风险也逐渐引起医学界的关注。本文报道一例因使用金纳多注射液而导致严重肝损害的病例,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药物安全性问题的认识,并为今后类似情况的处理提供参考。
患者为一名中年男性,因下肢静脉曲张伴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就诊,医生根据病情开具了金纳多注射液进行治疗。该药主要成分为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改善微循环、抗氧化等作用,常用于治疗与血液循环障碍相关的疾病。患者在连续使用金纳多注射液约两周后,开始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随后出现黄疸、尿色加深等典型肝功能异常表现。
入院检查显示,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存在明显的肝功能损害。进一步检查排除了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其他常见肝脏疾病,结合用药史,初步判断为药物性肝损伤,考虑与金纳多注射液有关。
停用金纳多注射液后,患者接受了保肝治疗,包括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药物,并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经过约三周的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指标逐渐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最终痊愈出院。
此病例提醒我们,在使用任何药物时,尤其是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特别是肝功能的变化。尽管金纳多注射液在临床上较为常用,且多数情况下安全性良好,但个体差异可能导致不同的不良反应。因此,医生在开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用药史和基础疾病,必要时可进行肝功能监测,以降低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
此外,对于已发生肝损伤的患者,及时停药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是关键。同时,建议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机制,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药物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药物性肝损伤虽然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通过本案例的分析,希望引起临床医生对药物安全性的高度重视,确保患者用药过程中的安全与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