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说课稿皇帝的新装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的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经典童话——《皇帝的新装》一课的说课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属于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童话与寓言”中的重要篇目。
一、教材分析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寓意深刻、语言生动的童话故事,通过一个荒诞的情节揭示了人性中虚伪、盲从和恐惧的弱点。文章以皇帝为中心,围绕“看不见衣服”这一核心事件展开,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爱慕虚荣的皇帝、阿谀奉承的大臣、诚实勇敢的孩子等。
本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是对学生思维深度和道德认知的重要引导。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感受到童话的魅力,还能从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文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 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会人物心理,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作品中蕴含的讽刺意味和深刻寓意;
- 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坚持真理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主旨,把握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作者的讽刺手法。
-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谎言为何能持续”“真相为何难言”的社会现象,提升思辨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导入法:通过提问“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怎么做?”引发学生兴趣,进入课文情境。
2.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行为背后的动机,培养团队协作与独立思考能力。
3. 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关键段落,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在学法方面,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读—思—议—写”的全过程学习,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积极表达观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提问“你有没有见过‘看不见的衣服’?”,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好奇心。播放一段动画片段或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氛围。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梳理主要人物及情节发展。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结构:
- 皇帝爱穿新衣 → 匠人织衣 → 大臣不敢说实话 → 小孩说出真相。
(三)深入研读(20分钟)
1. 人物分析:
- 皇帝:虚荣、怕丢面子;
- 大臣:虚伪、怕被嘲笑;
- 老百姓:胆小、随大流;
- 孩子:天真、诚实。
2. 语言赏析:
- 关注“骗子”如何一步步诱骗众人;
- 分析“皇帝”和“大臣”的对话,体会其心理变化。
3. 主题探讨:
- 为什么所有人都不说实话?
- 如果你是其中一人,你会怎么做?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谎言”“盲从”“沉默”等现象,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人格。
(五)总结升华(5分钟)
通过板书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强调“真话比谎言更可贵”的道理。鼓励学生做一个正直、勇敢、不随波逐流的人。
六、作业布置
1. 写一篇读后感,题目为《如果我是那个孩子》;
2. 选择一个角色,进行人物心理描写,不少于200字。
七、板书设计
```
皇帝的新装
┌───────────────┐
│ 皇帝:虚荣、怕丢脸 │
│ 大臣:阿谀奉承 │
│ 百姓:随波逐流 │
│ 孩子:诚实勇敢 │
└───────────────┘
↓
真话比谎言更可贵
```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角度的阅读与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同时引导他们关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互动性强、启发性高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