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寺南望》阅读答案附赏析】《柏林寺南望》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山水诗,以其意境深远、语言凝练而著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归隐山林的情怀。
原文:
溪涨清风拂柳堤,
落日映山影斜飞。
鸟啼深树人行远,
云散高天雁影稀。
古寺钟声随水去,
空庭花影伴僧归。
欲问禅心何处觅?
一江烟水满斜晖。
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
1. “溪涨清风拂柳堤”一句中,“涨”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涨”字形象地描绘了春雨过后溪水上涨的状态,赋予画面动态感,同时“清风拂柳堤”更添一份清新宁静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悠远而略带惆怅的情感基调。
2. “鸟啼深树人行远”一句中,“深树”与“人行远”形成怎样的对比?
答:“深树”象征着幽静、深邃的自然世界,而“人行远”则表现出人的渺小与孤独。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沉思。
3. “古寺钟声随水去”一句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这句诗通过“钟声”的悠远回荡,营造出一种空灵、寂静的意境,同时引出后文对禅意的思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整首诗更具哲理性。
4. “欲问禅心何处觅?一江烟水满斜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的追寻与向往,但最终却只能面对“一江烟水”,暗示了禅心难以寻觅,也反映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超脱之志。
艺术特色与赏析:
《柏林寺南望》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寺黄昏的美丽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感悟。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溪涨”、“柳堤”、“落日”、“鸟啼”、“钟声”等,构建出一个宁静而富有禅意的世界。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尤其是结尾两句,以“一江烟水满斜晖”作结,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境遇的感叹,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此外,诗中“古寺钟声随水去”一句,巧妙地将声音与画面结合,增强了诗歌的立体感和感染力,体现了李商隐诗歌一贯的含蓄与细腻风格。
总结:
《柏林寺南望》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寄托情怀、探讨人生哲理的佳作。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禅意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充分展现了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