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贯满盈的意思和典故】“恶贯满盈”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作恶多端,罪行累累,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这个成语常用于对坏人坏事的严厉谴责,表示其罪行已达到极点,最终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恶贯满盈 | 指罪恶积累到极点,坏人终将受到惩罚 |
释义说明:
“恶贯”指罪恶的积累,“满盈”意为充满、达到极限。整个成语强调的是罪行累积到不可收拾的程度,意味着坏人必将遭到报应。
二、成语出处
出处 | 内容 |
《尚书·泰誓上》 | “商王受(纣)囚于周,死于社,天下大悦,曰:‘此一人不善,而万民悦之,是谓恶贯满盈’。” |
出处说明:
该成语最早见于《尚书·泰誓上》,原文中提到商纣王因暴政残害百姓,最终被周朝所灭,天下人皆称其“恶贯满盈”,表达了对暴君的强烈谴责。
三、成语用法
用法 | 示例 |
作谓语、定语 | 他作恶多端,早已恶贯满盈,迟早会被绳之以法。 |
用于形容人或事 | 这个黑帮头目恶贯满盈,终于被警方逮捕。 |
使用提示: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语气较为正式,适用于文学、新闻报道或评论中。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罪大恶极、十恶不赦、罄竹难书 |
反义词 | 品行端正、清白无辜、无罪可责 |
五、典故解析
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之一,他在位期间荒淫无度、残害忠良、滥用酷刑,导致民不聊生。周武王起兵讨伐商纣,最终在牧野之战中击败纣王,纣王自焚而死。周人认为,纣王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他“恶贯满盈”,即他的罪行已经达到了顶点,无法再被容忍。
这一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对正义的追求,也反映了“天道好还”的思想——作恶者终将受到惩罚。
六、总结
“恶贯满盈”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成语,既是对暴政的控诉,也是对正义的呼唤。它提醒人们,任何违背道德和法律的行为,最终都将付出代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秉持善良与正义,远离邪恶,做一个有良知的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恶贯满盈 |
含义 | 罪恶积累到极点,坏人终将受罚 |
出处 | 《尚书·泰誓上》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 |
近义词 | 罪大恶极、十恶不赦 |
反义词 | 品行端正、无罪可责 |
典故 | 商纣王因暴政导致亡国,被视为“恶贯满盈”的典型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恶贯满盈”这一成语的含义、来源及其现实意义。
以上就是【恶贯满盈的意思和典故】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