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失公平的构成】在法律实践中,尤其是民法领域,“显失公平”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常用于判断合同或民事行为是否具有正当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显失公平的行为可能被撤销,以维护公平正义。本文将对“显失公平的构成”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构成要件。
一、显失公平的定义
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因处于劣势地位,缺乏足够的意思表示自由,导致合同内容明显对其不利,且这种不公已超出合理范围,损害了公平原则。
二、显失公平的构成要件
显失公平的构成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 构成要件 | 内容说明 |
| 1. 主体地位不平等 | 一方当事人在交易中处于明显弱势地位,如经济实力悬殊、信息不对称等。 |
| 2. 意思表示不真实 | 一方因受胁迫、欺诈、误解或其他原因,未能充分表达真实意愿。 |
| 3. 权利义务严重失衡 | 合同内容对一方极为不利,利益分配严重偏离正常交易标准。 |
| 4. 违反公平原则 | 行为结果违背了法律所倡导的公平、公正理念,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
| 5. 未损害国家利益 | 显失公平通常不涉及国家利益,仅限于当事人之间的权益失衡。 |
三、典型情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显失公平的情形:
- 利用对方急需:如一方急需资金,另一方趁机压低价格。
- 信息不对称:一方掌握关键信息,而另一方因缺乏了解而签订不公平合同。
- 特殊关系下的交易:如亲属、朋友之间因感情因素而签订明显不利的协议。
- 格式条款中的不合理约定:某些商家在合同中设置不利于消费者的条款。
四、法律后果
根据《民法典》第151条的规定,若合同存在显失公平的情形,受损害的一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但需要注意的是,撤销权需在法定期限内行使,否则将丧失权利。
五、总结
显失公平是民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旨在保护弱势一方的合法权益,防止交易中出现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其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主体地位不平等、意思表示不真实、权利义务严重失衡等。在实际操作中,法院会结合具体案情综合判断是否构成显失公平。
表:显失公平构成要件一览表
| 要件 | 说明 |
| 主体地位不平等 | 一方处于明显弱势 |
| 意思表示不真实 | 受到胁迫、误导等因素影响 |
| 权利义务严重失衡 | 利益分配极不均衡 |
| 违反公平原则 | 有违法律精神 |
| 不损害国家利益 | 仅限于双方之间 |
以上内容为原创整理,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显失公平”的构成及其法律意义。
以上就是【显失公平的构成】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