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在祖屋“项脊轩”中的生活点滴,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本文将对该文进行原文摘录与翻译,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简要总结。
一、原文摘录(节选)
>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久之,成为一树,亭亭如盖。
>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吾姊体弱,常不食。”余曰:“然。”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犹故态也。
>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凡再变矣。吾妻死,室坏不修,吾母立于庭,曰:“儿寒乎?欲食乎?”吾应曰:“诺。”吾母死,后五年,吾妻死,吾童仆皆散去,吾贫不能自给,遂独居此轩。
二、翻译
> 项脊轩,原本是南边的小屋。房间只有方丈大小,只能容纳一个人居住。这是一座百年的老房子,墙壁渗水,雨水从屋顶往下滴落;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都没有可以放置的地方。屋子朝北,不能晒到太阳,中午过后就昏暗下来。我稍微修缮了一下,使其不再漏水。前面开了四扇窗户,围绕庭院砌了围墙,用来挡住南面的阳光,阳光反射进来,房间才变得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种了一些兰、桂、竹等植物,时间久了,长成了一片树林,枝叶茂盛,像伞一样撑开。
> 我写完这篇志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常常来到轩中,向我询问古代的事情,有时靠着桌子学习写字。妻子回娘家探亲时,告诉妹妹们说:“我姐姐身体虚弱,常常不吃东西。”我说:“是的。”又过了六年,妻子去世了,房间破败也不再修理。又过了两年,我长期卧病在床,感到无聊,于是派人重新修缮了南阁子。虽然结构比以前略有不同,但依旧保持着原来的风格。
> 我从少年时就在这个轩中读书,总共经历了两次变化。妻子去世后,房间破败无人修理,后来母亲站在庭院中对我说:“孩子冷吗?想吃点东西吗?”我回答:“好的。”母亲去世后,五年后妻子也去世了,我的仆人都离开了,我贫穷得无法自给,于是独自住在这个轩中。
三、总结表格
| 内容类别 | 内容摘要 |
| 文章名称 | 《项脊轩志》 |
| 作者 | 归有光(明代) |
| 体裁 | 记叙文/散文 |
| 主题思想 | 回忆祖屋生活,表达对亲人离世的哀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
| 写作背景 | 作者在祖屋“项脊轩”中度过童年和青年时期,后因家人相继去世,房屋荒废,情感深沉 |
| 文章结构 | 以空间描写开头,穿插人物事件,最后以情感收尾 |
| 语言风格 | 简洁质朴,情感真挚,细节生动 |
| 重点意象 | 老屋、兰桂竹木、窗、阳光、风雨、书桌等 |
| 情感表达 | 对母亲、妻子的怀念,对家庭变迁的无奈与感伤 |
四、结语
《项脊轩志》虽篇幅不长,却以平实的语言传达出深厚的情感。归有光通过对祖屋的描写,不仅记录了个人的生活经历,更表达了对家庭、亲情的珍视。这篇文章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以上就是【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