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匹红绡一丈绫】一、
“半匹红绡一丈绫”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这句诗描绘了卖炭老人在寒冷的冬天里,辛苦劳作后,却只换来“半匹红绡一丈绫”的微薄报酬。表面上看,这是一种交易,实则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公。
“红绡”和“绫”都是古代贵重的丝织品,象征着上层社会的奢侈生活。而卖炭翁所换来的,只是这些物品中的一小部分,说明他付出的劳动远远超过了所得的回报。这种对比深刻揭示了阶级差异和社会的不平等。
此外,“半匹红绡一丈绫”也常被用来形容一种看似公平实则剥削的交易方式,体现了古代商品交换中对劳动者的压榨。
二、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白居易《卖炭翁》 |
| 原文 | 半匹红绡一丈绫,受赐不必言谢 |
| 释义 | 卖炭翁用辛苦得来的炭换取了少量的丝绸制品 |
| 意象 | “红绡”、“绫”代表贵重物品,象征上层社会 |
| 反映问题 | 劳动者收入低、社会不公、阶级差异 |
| 艺术手法 | 对比、讽刺、现实主义描写 |
| 文化意义 | 揭露社会现实,体现诗人同情心 |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比喻不公平交易或剥削现象 |
三、结语
“半匹红绡一丈绫”虽短,却蕴含深意。它不仅是对一个劳动者命运的写照,更是对整个社会结构的批判。通过这一诗句,我们不仅看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状态,也引发了对现代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思考。
以上就是【半匹红绡一丈绫】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