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 了解诗人杨万里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反复诵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诗意。
-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湖美景,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赞美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 培养学生珍惜友情的美好品质。
二、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西湖六月风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两句尤为经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夏日西湖荷塘的壮丽景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美的享受。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游戏互动、角色扮演等,并注意控制好课堂节奏,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感受自然之美;
难点:体会诗人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共鸣。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PPT课件、音乐素材;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内容,搜集关于西湖的相关信息。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西湖风光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西湖的魅力。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当学生回答后进一步引导:“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西湖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感知
1. 教师范读全诗,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每个字音。
2. 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不熟悉的字词。
3.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重点指导“净”、“慈”的书写。
4. 再次齐声朗读整首诗,注意停顿和节奏。
(三)精读感悟
1. 解释题目意思:“晓”表示清晨,“净慈寺”是一座寺庙的名字,“送林子方”则表明这是作者为送别朋友而作。
2. 分析每一句的具体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提问:“为什么说‘风光不与四时同’呢?”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思考不同季节的特点。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荷叶连绵起伏、荷花娇艳欲滴的样子。
- 讨论:“这两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 总结全诗主题思想,强调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
1. 背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间的背诵竞赛,评选出优秀选手给予奖励。
2. 绘画创作: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一幅表现西湖夏日景色的作品。
3. 课外阅读推荐:介绍其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五)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再次强调学习古诗的方法和重要性。最后布置作业:搜集更多有关西湖的古诗名句,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八、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审美情趣。不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应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来吸引全体同学的兴趣。同时,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如何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