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 初步感知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
3. 培养幼儿对空间方位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场景中的上下关系)。
2. 小动物卡片若干(如小鸟、兔子等)。
3. 每个小朋友一张操作卡和一些小物品(如积木、玩具车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通过提问引出主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吗?对啦,我们要来认识‘上’和‘下’这两个好朋友。”接着播放一段轻松欢快的音乐,并伴随动作模仿小鸟飞翔的动作,“小鸟飞呀飞,在天空中飞翔,它就在我们的上面;而小兔子呢,它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它就在我们的下面。”
二、基本部分
1. 观看多媒体课件
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屏幕上出现的不同场景图片,比如树上有苹果,地上有草地;桌子上有书本,椅子下面放着鞋子等。然后请孩子们说说哪些东西是在上面的,哪些东西是在下面的。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2. 游戏互动环节
将事先准备好的小动物卡片分发给每位小朋友,请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卡片摆放在相应的位置上。例如,如果老师说“小鸟在天上飞”,那么孩子就需要把小鸟卡片贴在操作卡的上方;如果是“小狗在地上跑”,则需要贴在下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巡回指导,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孩子正确摆放卡片。
3. 实物操作练习
每个小朋友都会收到一套操作材料包,里面包含积木、玩具车等物品。教师示范如何使用这些材料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比如让积木搭成塔状,表示积木在下面,玩具车放在积木上面。之后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创造力,创造出更多有趣的组合,并向大家介绍自己作品中哪些部分是“上”,哪些部分是“下”。
三、结束部分
组织一个小型展示会,邀请几位表现突出的小朋友上前分享他们的创意成果。最后总结今天的收获,强调“上”和“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空间概念,学会区分它们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周围的世界。
活动延伸:
回家后可以继续寻找家里的物品,尝试用“上”和“下”来形容它们的位置,并与家长交流讨论。这样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能增进亲子间的沟通交流。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相信孩子们能够轻松愉快地掌握关于“上”和“下”的基本概念,同时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