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文运昌隆,士风兴盛,必有灵地以育英才。魁星楼者,乃古时文人学子仰望之圣地,象征文才与功名之所寄。然岁月流转,风雨侵蚀,旧楼倾颓,昔日辉煌渐被尘封。今有贤者起而谋之,重修此楼,以承先志,启后学。
余尝闻魁星之说,乃北斗之首,主文章之运。古人设楼以祭,祈求文思泉涌,笔走龙蛇。魁星楼虽非庙堂之高,却为士子心中之灯塔。其形虽简,其意深远。然久废之后,风雨摧残,梁柱朽腐,瓦当剥落,几成荒墟。每至春日,草木蔓发,游人驻足,皆叹惋于昔日之盛景。
今有乡贤李公者,心怀故土,志在复兴。他不辞劳苦,奔走四方,募集资财,召集匠人。历时三载,方得复建。新楼依旧址而建,仿古制而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虽未尽复原貌,亦不失古风之雅。登临其上,远眺山河,近观市井,文气氤氲,仿佛可闻昔年书声朗朗。
重建之举,非仅为一砖一瓦之累,实乃文化传承之重责。魁星楼者,非独为一建筑,更是一地文脉之象征。其存,则士风不坠;其毁,则精神难续。今楼既成,士子云集,或题诗作赋,或焚香祭拜,皆以表敬仰之心。
余以为,重建魁星楼,不仅在于修缮旧物,更在于唤醒人心。今日之人,虽不复科举之制,然对知识之追求、对才华之向往,依旧如昔。魁星楼之重建,正可为后学提供一处静思之所,一处寄托理想之地。
是故,吾愿此文记之,以告后人:勿忘旧物,莫弃文脉。魁星楼虽小,然其意义深远,不可轻视。愿斯楼长存,文风永续,士气长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