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术(Lumbar Puncture,简称LP)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科临床操作,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该操作通过在腰椎部位穿刺硬膜外腔,获取脑脊液(CSF)进行实验室检查,也可用于鞘内给药或减压等治疗目的。为确保操作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规范性,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
一、适应症与禁忌症
1. 适应症:
- 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脑炎)
- 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 脑脊液压力异常(如颅内高压或低颅压)
- 多发性硬化症等脱髓鞘疾病的辅助诊断
- 鞘内药物注射(如化疗药物、抗生素等)
2. 禁忌症:
- 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使用抗凝药物
-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脑脓肿)导致颅内压增高
- 局部皮肤感染或脊柱畸形
- 患者意识状态极差,无法配合操作
- 严重高血压未控制者
二、术前准备
1. 患者评估:
-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是否有出血倾向、过敏史、神经系统症状等
- 进行体格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查体
- 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排除颅内占位病变
2. 器械准备:
- 穿刺包(含穿刺针、导管、棉球、纱布等)
- 无菌手套、消毒用品(碘伏、酒精)
- 无菌敷料、胶带
- 脑脊液收集容器
- 必要时备有局部麻醉药品(如利多卡因)
3. 环境准备:
- 选择安静、整洁、光线充足的操作室
- 患者取侧卧位,背部贴近床面,屈颈抱膝,以充分暴露腰椎间隙
- 确保患者体位稳定,避免移动
三、操作步骤
1. 消毒与麻醉:
- 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皮肤消毒,范围约15cm×15cm
- 局部麻醉后,用穿刺针缓慢进针,穿透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
- 缓慢推进至蛛网膜下腔,可见脑脊液流出
2. 脑脊液采集:
- 将脑脊液收集于无菌试管中,通常收集3~5ml
- 若需测量压力,可连接测压装置
- 注意观察脑脊液的颜色、透明度及是否含有血液
3. 拔针与处理:
- 操作完成后,轻轻拔出穿刺针,压迫穿刺点5~10分钟
- 覆盖无菌敷料并固定
- 指导患者平卧休息6小时,避免剧烈活动
四、术后注意事项
- 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
- 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液、红肿、感染迹象
- 如出现持续性头痛,应考虑低颅压综合征,并给予对症处理
- 记录操作过程、脑脊液性状及初步结果,供后续诊断参考
五、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
- 所有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并经过专业培训
-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 对高风险患者,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
- 操作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综上所述,腰椎穿刺术是一项重要的神经科诊疗手段,其操作需在严格的规范下进行。只有在充分评估患者状况、熟练掌握操作技巧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