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布衣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4页)】《周布衣传》是一篇以古代人物为题材的文言文作品,内容主要讲述了周布衣这位普通百姓在乱世中坚守节操、不慕荣利、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文言文阅读理解中的经典篇目之一。
一、原文节选
> 周布衣者,不知其姓名,亦不详其里。性好读书,不求闻达,常居乡野,与农夫为伍。尝有贵人欲延之为客,辞而不就。曰:“吾志在山林,不羡富贵。”遂终身不仕。
> 其妻早亡,独居一室,日食不过一餐,衣不重彩。邻里多有馈赠,皆谢而不受。或问其故,曰:“吾无用也,何劳他人?”
> 尝遇饥年,乡人皆苦于粮缺,而周布衣虽贫,亦分粟与人,不取分毫。人感其义,咸称其贤。
> 及卒,乡人哀之,为之立碑,曰:“周布衣,隐者也。”
二、阅读理解题与参考答案
题目1:文中“周布衣”为何拒绝贵人的邀请?
答案:因为周布衣志在山林,不羡慕富贵,不愿追求功名利禄。
题目2:从文中可以看出周布衣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乐善好施、为人正直。
题目3:文中提到“乡人哀之,为之立碑”,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说明周布衣的品德受到乡人的敬仰和怀念,他的行为体现了高尚的人格魅力。
题目4:结合全文,你认为“周布衣”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他是一个淡泊名利、安于清贫、乐于助人、品行高洁的隐士形象,代表了传统文人所推崇的理想人格。
三、原文翻译
周布衣这个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清楚他的家乡。他喜欢读书,但并不追求名声和地位,常常居住在乡村,与农民为伍。曾经有贵族想请他做宾客,他推辞没有接受。他说:“我的志向是在山林之间,不羡慕富贵。”于是他一生都没有做官。
他的妻子早逝,独自一人住在一间小屋里,每天只吃一顿饭,衣服也不讲究颜色。邻居们常常送给他一些东西,他都婉言谢绝。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没有用处,何必麻烦别人呢?”
有一次遇到饥荒年岁,乡里的人都很困难,粮食短缺,而周布衣虽然贫穷,却把自己的一点粮食分给其他人,自己却不索取任何回报。人们被他的义举感动,都称赞他贤德。
等到他去世后,乡人们非常悲痛,为他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周布衣,是一位隐士。”
四、总结与启示
《周布衣传》通过一个平凡人物的故事,传达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赞美。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丰富,人们往往追逐名利,而周布衣则展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精神境界。他的行为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荣华富贵,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道德的坚守。
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文言文阅读材料,更是一则关于人生选择与价值观的深刻思考。它鼓励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本心,坚守良知,做一个有道德、有操守的人。
---
如需进一步解析或拓展阅读建议,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