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方山子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方山子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蹲一个有缘人,求别让我等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6 08:11:47

方山子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方山子传》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人物传记,文章通过叙述方山子的生平经历,展现了他淡泊名利、隐逸山林的高洁品格。全文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与思想深度。

一、原文节选

> 方山子,光、黄间人。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吾既不能与世俯仰,欲求一丘一壑以自娱。”于是,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余谪居于黄,过岐亭,见之,曰:“此非吾所见之方山子耶?”

二、白话翻译

方山子是光州和黄州一带的人。年轻的时候,他仰慕战国时期的游侠朱家和郭解,乡里的侠客都尊崇他。等到年纪稍长,他改变了志向,开始专心读书,想要凭借自己的才能在世上有所作为,但最终没有得到重用。后来他退隐到光州和黄州之间,说:“既然我不能随波逐流,那就找一处山林来安度余生吧。”于是,他丢弃了车马,脱下官服,步行在山中往来,没有人认识他。我被贬到黄州时,路过岐亭,看见了他,说道:“这不是我以前见过的方山子吗?”

三、注释解析

1. 方山子:是苏轼对一位隐士的称呼,其真实姓名不详,因其居住在方山而得名。

2. 光、黄间人:指今湖北黄冈一带,光州(今河南潢川)与黄州(今湖北黄冈)之间的地区。

3. 朱家、郭解:均为汉代著名游侠,以行侠仗义著称。

4. 折节读书:改变原来的志向,开始努力学习。

5. 驰骋当世:在当时社会上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6. 一丘一壑:指山林田园,象征隐居生活。

7. 谪居于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此处为实情。

8. 岐亭:地名,在黄州附近,苏轼曾在此居住。

四、内容解读

《方山子传》表面上是记述一位隐士的生平,实际上寄托了苏轼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方山子从少年时的豪气干云,到中年后的沉潜归隐,体现了他对世俗功名的超脱。这种“不遇而隐”的人生选择,正是苏轼自身遭遇的映射。

文中通过对方山子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隐逸文化。苏轼虽身处逆境,却仍能保持豁达心态,这与方山子的形象相呼应。

五、艺术特色

1. 语言凝练:全文仅数百字,却生动刻画出人物性格与命运。

2. 对比鲜明:通过方山子早年的豪情与晚年的隐逸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主题。

3. 含蓄深沉:不直接抒发情感,而是通过叙事表达内心的感慨。

4. 借人抒怀:借方山子之口,表达自己对人生、仕途的看法。

六、总结

《方山子传》不仅是一篇人物传记,更是一篇富有哲理意味的散文。它通过对一个普通隐士的描写,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坚守。苏轼以细腻的笔触,将方山子的故事写得既有历史感,又充满现实意义,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超越时代的思考与共鸣。

如需进一步探讨《方山子传》的文学价值或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分析,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