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司马光》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司马光》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在线等,求秒回,真的火烧眉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8 01:33:53

《司马光》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中人物的言行及事件发展过程,能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司马光在危急时刻冷静思考、机智勇敢的精神,培养学生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司马光如何解决问题,体会他的聪明才智。

- 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相关视频片段。

-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司马光的基本信息。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一课时的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谁能说说故事讲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司马光》,看看他面对危险时是如何表现的。”

(二)深入阅读,理解内容(15分钟)

1. 朗读课文:

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语气。

学生分组朗读,教师适时点评。

2. 问题探究:

- “当小朋友掉进水缸时,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

- “你认为司马光的做法有什么特别之处?”

- “如果你是当时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司马光的冷静与智慧。

(三)合作探究,角色扮演(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 分配角色:司马光、落水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等。

- 模拟场景,再现课文情节。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四)拓展延伸,联系实际(8分钟)

1. 讨论交流: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需要动脑筋解决的问题?你是怎么处理的?”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认识到“遇事多思考”的重要性。

2. 情感升华:

教师总结:“司马光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慌张,要冷静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2分钟)

- 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重点内容,强调司马光的聪明与勇敢。

- 作业布置:

1. 把《司马光》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并记录他们的反应。

2.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最佩服的一个人》,写出自己心中的“司马光”。

五、板书设计:

```

《司马光》第二课时

——聪明、勇敢、临危不乱

小朋友落水 → 其他孩子哭 → 司马光砸缸救人

遇事要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思考,在表演中体验。同时注重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今后可在课堂中加入更多互动环节,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表达欲。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